發表在神經治療國際期刊的文獻4.研究中,研究者透過治療師、心理師,以及有關治療單位轉介,針對30位6-16歲(24位男孩、6位女孩)合併可能患有學習障礙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兒童進行視覺與聽覺腦波引導的研究,並記錄腦波引導介入前後的認知作業表現,包含了第三版韋氏智力量表(WISC-III)中的符號搜索、編碼、算術和數字記憶廣度的分數。
這些患兒每週接受兩次35分鐘的聽覺與視覺腦波引導,一次的腦波引導是低頻網高頻的引導(由14赫茲到40赫茲,每五分鐘上升5赫茲),另一次的腦波引導為反向由高頻往低頻的引導(由40赫茲到14赫茲,每五分鐘下降5赫茲),在連續接受六週共十二次的腦波引導後,所有30名學員在符號搜索分測驗中的答題速度手眼運動協調分數上有了顯著的進步(平均從6.9分進步到10.6分),另外在編碼分測驗中的視覺短期記憶與排序能力 (平均從6.0分進步到8.2分)、算術分測驗(平均值從6.2進步到8.3分)、數字記憶廣度(平均值從7.1進步到9.6分)、對分心物的抵抗分數(平均值從13.2進步到17.5分)、訊息處理(答題)速度(平均值從12.9進步到18.8分)分數也都造成顯著的進步
#過動症
#專注力
參考文獻:
(4) Olmstead R. Use of auditory and visual stimulation to improve cognitive abilities in learning-disabled children. Journal of Neurotherapy. 2005;9(2):49-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