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搜尋

最新消息 (特價, 公告, 活動)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老化是宿命嗎?

 

老化真的是宿命嗎?


人體的生長發育是靠生長素,但科學家證實人的腦垂體分泌的生長素在體内只能存在2分鐘左右,經由血液到達肝臟後迅速轉化為生長因子。這些『生長因子』是促使細胞正常生長的特定蛋白質,像是表皮細胞的生長發育是需要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的幫助才能完成,它能促進細胞分裂分化、促進表皮創傷癒合等。

表皮生長因子(英語:Epidermal growth factor,簡稱:EGF)是最早發現的生長因子,對調節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起著重要作用。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蛋白有53個胺基酸殘基,三個二硫鍵,質量6千道耳頓。

表皮生長因子通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而起作用。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高親和力結合,激發受體內在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從而啟動了信號傳導級聯而導致多種生物化學變化,細胞內鈣水平上升,增加糖酵解與蛋白質合成,增加某些基因(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最終導致DNA合成和細胞增殖. 但這些生長因子隨著年齡的增加在人體內的含量也會越來越少,人體沒有了這些生長因子幫助細胞生長,也正是老化的開始

只補充膠原蛋白是沒有用的

一般而言,年輕的纖維母細胞會分泌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來保持肌膚水潤彈性。但25歲後,由於身體缺少了表皮生長因子(EGF), 纖維細胞活力開始減弱,活性也會逐漸降低,分泌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的量也就減少了,導致肌膚凹陷出現細紋,這就是老化現象的開始。

這時候你只補充膠原蛋白是沒有用的,甚至補充太多膠原蛋白,身體無法利用可能會有變胖的現象。因為膠原蛋白最主要是由三種氨基酸所組成,通常你吃下肚的膠原蛋白也早已被胃酸分解成這三種氨基酸了,而這三種氨基酸要藉由纖維母細胞才能合成為膠原蛋白,但年齡漸增的你,失去表皮生長因子使纖維母細胞的活力減弱,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也下降了!所以同時補充「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幫你重回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才是真正能讓皮膚水嫩、有彈性,對抗肌膚老化的關鍵

隨著年齡增加,失去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怎麼辦?要如何補充?

從古至今,牛初乳都是被賦予高營養價值的物質,因為它是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以及重要營養素的混合物,其中也包含了上述說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大量研究表明,初乳及其成分在成人中繼續發會重要的生物活性,它的有益作用遠遠超出了新生兒發展時期。

適當補充「牛初乳」,活性成分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可以驅動肌膚細胞進行增殖、活化再生同時補充膠原蛋白,進而促使肌膚膠原蛋白自然增生由內而外的恢復肌膚生命力,延緩肌膚老化現象,這才是最『根本』恢復細胞活力的方法。


#牛初乳

#延緩老化

#生長因子

#老化


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

自戀是一種大腦病變!醫分析自戀者9個特徵:童年受到創傷

 



你身邊有自戀的人嗎?你知道自戀者有哪些特徵?醫師指出,自戀是一種大腦病變,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個體,自尊心低且感覺自卑,也表現出強烈的「傲慢和虛榮心」;有些自戀者因童年時期的創傷,造成損害到海馬迴中的腦細胞

自戀者的大腦結構變化和正常人不同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說明,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者,被認為與強烈的「羨慕情緒」有關;患者可能強烈羨慕某些族群,並渴望成為對方,因而把自己偽裝成該族群,並想像自己被以相同的方式羨慕。


近年來,實際上可以在腦部MRI和CT掃描中,看到自戀者的大腦結構變化和正常人是不同的。對於患有自戀的人,從理論上來說,有兒童早期的創傷,損害其大腦並阻止正常發育。黃軒表示,孩子的腦部外傷和虐待,已被證明實際上會改變大腦中的細胞結構和神經通路


自戀者9大特徵,出現5項以上就要小心

黃軒列出自戀者9大特徵,只要出現5項以上,就有自戀性人格障礙傾向的可能,就可能要找心理治療師,而如果伴有「自戀的腦病變」,就可能要找醫師協助治療。


1.誇大自己的「重要性」跟能力,像是誇耀自己的成就與才華。
2.專注幻想無限的成功、權力、才華、外貌或是完美的愛情
3.相信自己「特殊又唯一」,只有高知識分子、高階層、達官貴人等

其他「特殊的人」才能了解他們
4.無論受到多少的讚美,永遠覺得不夠
5.強調特權,希望別人主動對自己禮遇、提供優惠,或是自動服從、滿足自己的意願。
6.跟別人相處時,會不斷占別人便宜,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7.不願意傾聽別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的需求
8.常常嫉妒、羨慕別人,但又相信別人正在嫉妒、羨慕自己
9.表現出自大和傲慢的態度


兒童受到虐待,大腦區域受影響恐導致一生毀滅

黃軒進一步提到,當兒童受到虐待者(通常是自戀者)的傷害時,一些關鍵的大腦區域也會受到影響,這些包括前腦島、前額葉皮層、海馬廻、杏仁核和大腦皮層等,陸續出現損害。這些變化,會導致一生毀滅性的影響,隨著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他們會繼續活在自戀的狀態中。


自戀並不只有「自我膨脹」,可能需要多關懷

黃軒表示,「自戀」這個字眼,通常帶有貶義,代表誇張、自滿、自負、自我或自私。我們經常聽到有人用「自戀」一詞來形容自己或他人,實際上,自戀並不只有「自我膨脹」那麼簡單,也許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腦部病變傷害


黃軒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自戀的人那樣「痴迷於自己的美好,自我感覺良好」,或許這是深層前腦島、前額葉皮層、海馬廻、杏仁核和大腦皮層陸續出現損害,驅使他們這樣做,而不是他們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更具體的,「大腦神經長期受到的傷害」,更需要大家的關懷。


以上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FFR

#腦波

#大腦血液流量增加

#杏仁核




熱門文章